後匯流時代數位轉換(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意涵與課題 Image 1

後匯流時代數位轉換(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意涵與課題

2018-03-15, 週四

文│詹婷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Jan 232018

典範轉移正在發生,台灣必須要準備好及上路

「數位化」一詞之意涵隨著不同時間代表性ICT技術的接續出現,以及我們審視的角度與視野大小而有不同的意涵及樣貌。處在技術跨界、應用跨領域、使用跨國境、跨年齡…等匯流趨勢泱然而來的今日,我們試著從基礎物理層一直往上到內容應用層來整體觀照,看到的會是體系(system)數位化所帶來的「數位轉換」(digital transformation)典範轉移,也看見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等既宏觀又與每個人切身相關的現象與課題,而這個課題名曰「網路治理」。不管我們同不同意,這種翻轉現象正在各領域發生,特別是政府施政行為、企業經濟活動、及人民社會生活;若我們對它的動態理解夠適切並採用相應行動,則我們可以乘浪而行,否則可能會處於浪潮之後,甚至成為拍岸後的浮沫碎浪。

e化」只是「數位化」的一環

很多人會把「e化」視同「數位化」,這種情形在只從單一邏輯層與物理層(一般習慣以基礎層代表此二層)來看,是成立的,但若放到上述綜觀應用、平台與基礎層之「體系」脈絡來看,「e化」就會只是「數位化」的一環、一部分或前提而已。舉例來說,過去行動通信從第一代之AMPS系統進步到2G時代之GSM系統,其實就是從類比轉為數位之「e化」例子,這個進步並沒有帶來應用層天翻地覆的改變,因為它還是以打電話之語音應用為主。但是從3G可以上網以後,搭配smart phone的問世,手機上網使用普及瞬間快速成長,乃至目前4G的寬頻高速特性,讓影音多媒體之應用隨後也找到爆炸性之舒展出口,也就是在應用層發生了橫向連結之指數成長應用;接下來的5G會以更快速、更低時延,除了連結4G以前以H2H(人對人)為主之情形,更將物件連結納入,形成萬物連網世界。也就是說,「e化」可以說是「數位化」的形式表現之一,兩者並不全等,若缺乏應用層相應的質化轉變,也不會有新鮮事發生;可以這麼說,典範的轉移,是要從應用、平台與基礎層同時改變,而「數位轉換(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要上述三層均有「e化」之轉變,特別是應用層之以networking形式表現之e化,產生水平方面之市場拉力與需求推力。

「寬頻」於數位化脈絡下的應然樣貌

同理,「寬頻」其實不是只有e化面向之傳輸速率提升而已,未來非常重要的是叩合使用者經驗之寬頻使用「營運模式」的轉變。我們很希望以寬頻社會來驅動數位轉換,進而來帶動數位經濟的典範轉移。未來的網路架構,最下面層是基礎網路建設,其包含無線、有線、海纜及衛星等,現在基本上都已經網網互連在一起。往上之邏輯層是大家過去比較不熟悉的,其實它就是現在TWNIC主要負責處理之Domain NameIP Address領域,包括IPv6的普及推動。台灣的IPv6進展非常緩慢,很多國際內容應用巨擘如GoogleFacebook等,以後都會用IPv6Apple2016年中即要求App必須支援IPv6。如果我們沒有順利轉換為IPv6或至少v4/v6雙軌的話,以後網路就會連不上去,會造成不在國際主流內容網站networking的範圍內,而成網際網路國際孤島。現在TWNIC改隸NCC主管,NCC會協同TWNIC用適當的方法導引國內ISP業者推動IPv6普及,同時也將加強該領域國際事務的參與,包括Domain Name,其在國際上就是ICANN以網路治理概念去運作處理的。ICANN與目前中國烏鎮互連網大會背後倡議另行推出的網路治理,恰是極端的對照,而Cyberspace網路空間場域正是台灣應該積極參與並尋求發聲權利的場域。

「數位轉換」(digital transformation)需各產業垂直切面同步前進翻轉

我們持續寬頻建構並精進品質,架構其上的應用就能有更為豐富多樣的可能性,特別是需要高速寬頻的應用服務、社會各式各樣經濟型態及網路社會行為,大家可看到它牽涉到非常多面向,每個產業都要轉換,每個人使用的行為都要轉變,所以與每個部會相對應的事務都必須進來處理。

特別強調,「寬頻網路社會」其實不只有「e化」這個面向的實現而已,而是它所有的施政作為、與它的生態系統(ecosystem)及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的新思維與重新建構。如果被含括的是既有的議題,當然相應的部會就可以處理,但是還有很多新興的議題,如因IT的技術牽涉到新的營運模式改變是(尤其是寬頻轉進的技術),最需要注意進一步討論及處理。

在此先舉一例,以前大家在講產業發展,其中談到的key successful factor,很可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value chain,於是我們都設法要進到這個value chain模式。但是我們看以後的key successful factor 將會是networking,有沒有在這個networking裡面或掌握之,事關重大,也攸關各種創新服務模式出現的可能性!再舉一個例子,我們常說製造業思維要轉化,可是這句話似乎會讓製造業感覺「我好像不重要」,其實不是,製造業絕對是重要的產業根基,以腳踏車產業為例,腳踏車製造業以前是一輛一輛的賣,可是未來這種堅實製造還是很重要,但若我們以腳踏車來建構networking community,除了仍可以繼續一輛一輛賣之外,在有了這個networking後,我們可以在其上開發出更多應用服務,真正的價值與含金量很高的營收可能有很大的比例是會發生在這裏的,譬如說我可以在這community上面去開發跟fashion或跟heath care甚至跟life style有關的服務,這就是一種從value chain升級到networkingbusiness model概念。

再舉另一個例子,譬如說DisneyDisney過去是影視內容製作的公司(產品及服務還包括主題樂園及各項授權產品等),做2k4k8k…,基本上拍攝2k4k8k影視內容仍然屬製造業的概念,可是當把串流(streaming)的概念放進去,透過串流的服務去開發新型態營運模式,它就會變成是具networking特性的模式。這裡我想強調的是,寬頻的社會帶動的是整個服務模式的改變,不是只有e化而已,否則,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若沒有這種思維,既使它本來就已在經營電子商務,也終究稱不上有做到數位轉換,仍會淪為另類dumb X。我們看到Amazon這個顯著案例,它現在可不是只有單純線上書店而已,它現在基於networking開發各式各樣服務包括AWS平台的業務,就是一個實現networking概念的例子。

要做networking,裡面就會有很多新興議題,根基於網路層次的部分,NCC會做很多優化法制環境的工作,包括開放網路、基礎建設等,可是愈往應用端愈可能會產生新的議題,機關本於職掌承所該擔與機關協力就很重要。其中某些議題,需要公私協力跟Multiple Stakeholders一起討論,因為面對新冒出來的事物,其實大家都不知其會如何後續發展,權益相關或受到影響的人,也都應該要有這個機會來表示意見;這裡面就有跟網路治理有關的精神跟運作的模式;以後要面對的數位經濟的問題其實非常多,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他是把相關議題分成5大類,基礎建設的標準化、法律、經濟、發展跟社會與文化,其中social impact一定要考慮。如果social impact沒有考慮,其實就算技術可以達得到,很多政府施政或產業發產也會難以前進。

網路與實體同一規,「數位治理」皆有各機關在內公私協力的角色 —

最後,針對「網路治理」簡單說明NCC已經做或正在做的功課。NCC一定會持續精進推動寬頻部分涉平台層及基礎層之事務;政務的推動、產業的典範轉移,都可以往前再去做更多的探討,其中還有很多其實是涉及跨部會分工合作的。5G部分,NCC會持續密切關注,會緊密追隨國際腳步來做這一件事。在國際上的互連互通方面亦會積極強化,包括IPv6的推廣;我們在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與電信管理法(草案)中,已經把頻譜共享、出租出借等彈性運用等概念納入。

NCC先前跟產業互動顯示,未來「數位轉換」一定會面臨很多挑戰,但也可以把它視為機會,重點是要確實下定決心去做,其中就包括網路治理的概念要如何推動及落實;另外,數位經濟跟網路社會也涉及很多跨產業的議題,可能舊的產業會消失,也會有新的產業冒出來,也有很多涉及跨國界、跨產業、跨部會,包括WTOAPEC談的議題,未來也都會朝這個方向來走。今年(2018)APEC部長級會議就將網路跟未來數位經濟發展藍圖列入重要議題,要求各會員國要討論;我們的產業界已經往前走,政府也要趕緊跟上把環境做好,讓生態系統翻轉,也讓產業典範轉移。

最後,很重要的一個提醒,就是對於社會衝擊social impact的評估,比如說隱私跟個資的保護,資料經濟怎麼在合法跟所有人都能理解情況下發展應用;還有像智慧財產權、網路犯罪,這一定要先進行討論,否則就算技術上即使可以執行,可是終究將因為社會面衝擊無法法推動下去;而在世界是平的環境下及網路空間的運行,國際上的連結跟參與同樣重要,包括台灣以正式經濟體或各種可能形式的會員、企業之間的合作、或是與公民團體及公私協力的國際參與等。

立定決心並共同迎向後匯流時代數位轉換(digital transformation)與機會!

資料來源:後匯流時代數位轉換(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意涵與課題

本網站分享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本會立場。